top of page
再生紙

防謀篇:從青年吸毒概況剖析販毒新手段

已更新:5月4日

過去數月,網路上有關青少年*涉毒的報道屢見不鮮。從天水圍輕鐵吸毒案[1],至北角住所製毒案[2],到最新的石硤尾藏毒案[3],反映出一個不爭的事實——毒品陷阱遍佈全港。上述案件中,除了涉案者皆為二十四歲或以下的青年,使其被捕的元兇均是於本年二月十四日正式立法禁制的「太空油」毒品。值得關注的是,短期內出現多宗同類型案件絕非偶然,而更像是新型販毒模式暗中作祟,警示着社會各界應重視相關問題,看清並提防陰謀。 毒品「去毒化」 心理戰、詭辯術雙管齊下

2024年,藥物濫用資料中央檔案室共錄得5068宗吸毒呈報個案,即平均每1487名香港市民中便有一名為吸毒人士,而其年齡為二十一歲以下的概率更達14.2%。縱觀港澳台三地,青少年吸毒數字於近年一直為社會所關注。如圖1所示,在過去五年,澳門及台灣青年於所有被呈報人士中的佔比率整體呈現下降趨勢,而香港則稍為起伏不定,唯三地同時在2024年出現回升跡象。隨着禁毒教育的普及,該佔比理應持續下降或維持平穩,但是次回升暗示了不法分子正利用新式手段,繞過青年既有的「毒品有害」思維,以慫恿其嘗試吸毒。

ree

圖1         2020年至2024年所有被呈報人士中青年的佔比

數據來源:本圖根據2020至2024年香港藥物濫用資料中央檔案室、澳門社會工作局防治賭毒成癮廳及台灣警政署統計室的數據編製而成。


為論證上述觀點,便需了解青年是因何種毒品而開始染上毒癮。根據圖2,大麻、「太空油」毒品和可卡因是2024年首次被呈報青年所吸食毒品中的首三位,當中大麻和可卡因長期為主流毒品,上榜三甲並不足為奇。然而,「太空油」毒品於2023年興起,並於2024年首次被納入統計,隨即搶佔38.1%青年市場位居第二,實屬驚人之餘,新型販毒手段也初見端倪。下文將以「太空油」毒品及大麻產品為例,分析毒販向青少年銷售時所用的「去毒化」步驟。

ree

圖2         2020年至2024年香港21歲以下首次被呈報人士常吸食之毒品種類

數據來源:本圖根據2020至2024年香港藥物濫用資料中央檔案室的數據編製而成。


一、糖果化

據本港多間傳媒暗訪調查[4] [5] [6],發現「太空油」煙彈口味多樣 (圖3),幾乎在所有販賣文案中都被一一列明,任顧客選擇。透過強調這個特色,青少年面對聞所未聞的新興毒品時,警惕性或會大幅度下降,繼而誤墮毒網。這個過程當中牽涉心理學效應,時常導致錯誤決策或判斷。

ree

圖3         「太空油」毒品口味示意圖


在探討心理學效應如何影響決策之前,我們先從生物學角度簡單認識人如何作出隨意動作 (voluntary action)。當感受器 (receptor) 受到刺激時,所產生的神經脈衝 (nerve impulses) 便會經過感覺神經元 (sensory neurons),到達大腦皮層的感覺區 (sensory area),產生感覺。隨後,聯合區 (association area) 會整合不同感覺區傳導而來的神經脈衝,並連繫記憶中的過往經驗,作出決定。最後,該決定的神經脈衝會先傳導至運動區,後至效應器 (effector),作出反應。心理學效應影響的正是負責作出決策的聯合區。

ree

圖4         隨意動作的神經傳導路線圖


具體而言,我們可以利用心理學中著名的代表性捷思法 (Representativeness Heuristics) 進行解釋。這個理論由康納曼 (Daniel Kahneman) 和特沃斯基 (Amos Tversky) 共同提出,指人們往往會根據事物表面的相似性來判斷其本質,而忽略背後的基本比率 (Base Rate)**。對大部分青少年而言,「口味多樣」的特點首先令其聯想到的是糖果,其甜蜜美味的感覺和大眾對傳統毒品的印象大相逕庭,導致大腦聯合區在處理有關「太空油」毒品的信息時傾向與糖果相提並論,忽略其毒品的本質。按常理來說,販賣「太空油」毒品的賣家通常會同時販賣其他毒品,若把「賣家販賣之物是毒品」作為基本比率考慮,相信會非常接近最大值1,換言之「太空油」在任何糖衣包裝下也改變不了其本質為毒品的事實。

對於年齡較小的小童而言,雖然他們未必有能力購買「太空油」毒品,但世界各地誤食含大麻成分產品的案例卻比比皆是:2021年,美國5歲以下兒童的中毒個案激增15倍[8];2023年,天水圍一對年幼姊妹在家中因誤食與普通糖果包裝無異的大麻糖而昏迷入院[9];在加拿大,一名兩歲女童誤食含四氫大麻酚 (THC) 的朱古力棒而腦腫脹[10]。這些為毒販所用的糖果化包裝,非但侵蝕了青少年的抗毒防線,還對未有辨識能力的小童直接產生健康威脅,禍害深遠。


二、偽合法化

即使青少年已有一定的辨識能力,面對日新月異的新型毒品,他們也難以辨別,例如「太空油」煙彈與普通電子煙煙彈並無外觀差別。據部分曾涉毒青年分享[11] [12],他們一直以為自己所吸食的是普通電子煙,直至後來才驚覺自己所吸食的含有「太空油」毒品成分。由於香港在非禁煙區內吸食電子煙仍然合法,為減低潛在青年消費者對「太空油」毒品的顧慮,部分毒販於販賣時直接偷換概念,將其與電子煙劃上合法等於號,歪曲「太空油」非法的事實。實際上,「太空油」毒品、電子煙及電子煙煙油是三種完全不同的概念:

ree

圖5         概念比較圖[13]

同樣的手法也被運用在CBD產品的販賣中。毒販強調其販賣的產品均來自大麻合法化國家,如泰國、加拿大等[7],企圖傳遞「產品合法即使用地合法」的概念,以達混淆視聽之效。


三、可觸及化

鑑於科技發展迅速,2023年已有87.6%的10至14歲人士擁有自己的智能手機,而15至19歲人士更高達99.7%[14]。因此,近年的販毒網絡已從線下「Friend搭Friend」發展至線上社交平台,例如Instagram、Telegram等,促使青少年接觸毒品販賣資訊的機會大大提升。隨着警方對「太空油」毒品的打擊力度增強,毒販亦有所防範,在貼文或帳號簡介中以「太空」、「煙彈」等較隱晦的關鍵字取代「太空油」[11] [15];而筆者在X上輸入「太空油」毒品的學名「依托咪酯」,隨即出現大量來自世界各地的賣家帳號,例如香港、台灣、泰國等。該情況實屬猖狂之餘,其可觸及率也絕非違禁品應有的程度,唯政府難於管制網絡資訊,極易讓青少年產生無害且普及的錯覺。


青年成目標 此計恐為長遠佈局


綜合上述三個「去毒化」步驟,並代入實際情況考慮,我們會發現長期吸毒的原因基本上都是毒癮難耐,而非此三式。可是,本文仍圍繞此作論述,正是因為毒癮並非突變而成,而是透過「去毒化」三式建立和累積。如圖6所示,對於從未涉毒的青少年而言,他們並沒有驅使其吸毒的毒癮,反而是可觸及化使其暴露在毒品風險中,繼而被糖果化淡化警覺性,最後因偽合法化而誤入歧途,產生毒癮而一去不復返。

ree

圖6         「『去毒化』三式」有效期及成效示意圖***


圖7中有關首次吸毒年齡的數據更反映出毒販「去毒化」詭計已經得逞。近5年來,香港報稱21歲以下首次吸毒的佔比平均約60%,當中12至15歲組別連續4年位居榜首。澳門的情況與香港同樣嚴峻,徘徊在45%至55%區間中,可見兩地整體未有明顯改善的跡象。

ree

圖7         2020年至2024年被呈報者中報稱21歲以下首次吸毒的佔比

數據來源:本圖根據2020至2024年香港藥物濫用資料中央檔案室及澳門社會工作局防治賭毒成癮廳的數據編製而成。


星島日報及大公報更指出部分「太空油」毒品是以「盲盒」形式出售,當中混合冰毒、可卡因等主流毒品,甚至海洛英、甲喹酮等滯銷毒品亦在列[4] [14],務求讓青少年更快染上更深的毒癮。因此,毒癮會自首次吸毒後逐漸佔據吸毒動機的主導地位,待他們不能自拔之時,自然無需「去毒化」三式也會主動購買並吸食,其培養未來癮君子的企圖亦已昭然若揭。


文章最後,我們可以得出以下關於販毒新手段的特點:

  1. 以吸引從未涉毒的青少年入局為主

  2. 常在非理性或認知不足時乘虛而入

  3. 利用網絡途徑作公開及大範圍宣傳

筆者大膽預測,即使日後新興毒品形態各異,但其行銷策略仍萬變不離其宗,緊密圍繞上述三項特點。青少年除了需要對「去毒化」三式有所了解外,更重要是建立批判性思考能力,以減低心理學效應的直接影響。面對任何看似人畜無害的產品時,我們必須「停一停,諗一諗」,如若發現可疑毒品,請立即致電毒品舉報熱線2527 1234,所有對話內容絕對保密。


政治學中,學者常將「百年國恥」時期視為中國進入國際關係的起點,但這同時也是國家禁毒行動的起點。下期《筆予智評》將帶領大家穿越時空,回顧禁毒歷史!

備註

本文僅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任何機構立場。

*除特別註明外,本文中「青年」及「青少年」均定義為21歲以下人士。

**如欲了解更多,可詳閱康納曼著作《快思慢想》(英文原版:Thinking, fast and slow)。

***此圖的數據並未經過專業實驗驗證,僅作概念視覺化之用。


參考資料

[1]     東網(2025年3月7日)。〈天水圍輕鐵內吸食太空油,13歲女首嘗毒品被捕〉。https://hk.on.cc/hk/bkn/cnt/news/20250307/bkn-20250307165641672-0307_00822_001.html

[2]     文匯報(2025年3月11日)。〈16歲越南少年租北角酒店房製毒,警檢20萬元太空油毒品〉。https://www.wenweipo.com/a/202503/11/AP67cfced3e4b02f3a4cb0fade.html

[3]     東網(2025年5月1日)。〈石硤尾男子遇查,揭藏11粒太空油毒品被捕〉。https://hk.on.cc/hk/bkn/cnt/news/20250501/bkn-20250501071013399-0501_00822_001.html

[4]     星島日報(2024年9月8日)。〈獨家|新興毒品「太空油」混入電子煙,成份每次不同似抽盲盒,記者放蛇揭賣家自產自銷專車送貨〉。https://www.singtao.ca/6850324/2024-09-08/news-shorten/?refer=toronto

[5]     信報財經新聞(2024年11月5日)。〈議員促太空油列毒品,即時立法禁止;青年網購加料電子煙趨嚴重,速遞公司零把關〉。https://www1.hkej.com/features/article?q=%232024%E6%96%BD%E6%94%BF%E5%A0%B1%E5%91%8A%E6%9C%80%E6%96%B0%E5%85%A7%E5%AE%B9%23&suid=3341222783

[6]     香港01(2024年11月7日)。〈太空油|17歲仔吸3啖就上癮,指3成同學有吸食,女生斷片被性侵〉。https://www.hk01.com/article/1073867?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7]     星島日報(2024年12月14日)。〈星島獨家|直擊毒販宣傳大麻糖果曲奇「太空油」,偷用知名卡通吸引年輕人〉。https://www.singtaousa.com/5085147

[8] 香港01(2023年1月4日)。〈大麻合法化製品包裝似糖果,美國兒童誤食中毒案飆升15倍〉。https://www.hk01.com/即時國際/853696

[9]     星島日報(2024年2月5日)。〈小姊妹誤食大麻糖昏迷,25歲父虐兒及藏毒3罪成〉。https://www.stheadline.com/society/3314409

[10]   文匯報(2023年1月31日)。〈加商售「Lego」大麻軟糖,兒童誤食可致命〉。https://www.wenweipo.com/a/202301/31/AP63d82aaae4b0ce76caa7291e.html

[11]   無綫新聞(2025年1月11日)。〈新聞透視-毒遊太空〉。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ocD64u2_GM

[12]  明報(2025年2月2日)。〈未來城市:修例堵截太空油欠阻嚇力?關注情緒問題,防隱蔽濫藥〉。https://ol.mingpao.com/ldy/cultureleisure/culture/20250202/1738428715997

[13]    香港吸煙與健康委員會(2025)。〈電子煙用作太空油載具,成煙、毒兩害新威脅〉。https://www.smokefree.hk/page.php?id=1186&preview=&lang=tc

[14]    政府統計處(2024年6月27日)。https://www.censtatd.gov.hk/tc/web_table.html?id=720-90007#

[15]    大公報(2025年4月7日)。〈太空油追蹤|毒品包裝成潮物,防不勝防〉。https://www.tkww.hk/a/202504/07/AP67f318c6e4b0fbda9a1bb4e6.html

 
 
 

留言


這篇文章不開放留言。請連絡網站負責人了解更多。

Top Stories

毒品咪制!

禁毒相關電話

毒品舉報熱線:2527 1234

24小時戒毒熱線:186 186

WhatsApp / 微信戒毒諮詢:98 186 186

禁毒相關社交平台 (IG)

政府禁毒處:@narcotics.divisionhk

禁毒領袖學院:@leadershipinstituteonnarcotics

防謀毒斷:@mkm_antidrugs

© 2035 by The Global Morning. Powered and secured by Wix.

bottom of page